首页  >  全部小说  >  奇幻玄幻  > 

五代异闻録

五代异闻録

五代异闻録

云山雾绕 / 著
连载中
小说叫做《五代异闻録》,是作者“云山雾绕”写的小说,主角是华盖凌云。本书精彩片段:自隋炀帝开了通济渠,汴州城就成了东南大地物资北运之枢纽,中原钱粮之命脉。启封古城自唐延和元年一并合入汴州,汴州从此成为治所。天祐西年,朱温朱全忠代唐称帝,建国号梁,将其所在的汴州升为开封府,建名东都。改汴州使治所为建昌宫,并对其进行改建,成为后世东京城的范本...
来源:fqxs 更新时间:2024-07-01 22:05 标签:
开始阅读
精彩节选
章节目录

刚刚耍了几个剑招,这就有人喊好,等下看看有没有铜子儿洒下来,看来打把势卖艺可能是个办法。

小道士青竹心里暗暗好笑,不过空灵冲虚的高人风范还是要表现一下的,单剑交于左手,拇指摁住剑柄,倒提着桃木剑转身向来人看去。

院门口站着一位中年文士,看着五十岁左右的年纪,国字脸,浓眉长目,五绺胡须,身着月白色襕袍,圆领大袖,下施横襕,头戴皂色幞头,腰间一根锦缎腰带,坠着玉佩。

青竹小道士久居山野,对俗世不甚了了,只是觉得此人年岁颇长,衣衫质地不俗,无甚出奇之处。

但他从小通读道经,师父刘若拙所学驳杂,医卜星象,紫微斗数,梅花六爻,相面推卦,无所不教,小青竹也是懵懵懂懂,师父教了就学,仗着天资卓绝,道缘深厚,每样也都能通晓个五六成。

不知来人深浅,小道士暗自又运起目力,仔细打量来人面相。

往脸上看,那文士生得三山得配,五岳俱全,眉秀目亮,印堂有骨方正起,双颧辅鼻入天仓,鼻下人中深且长,寿数不短,长耳垂圆下过唇,后福绵延,好一副人间福禄寿俱全的贵相尊格。

青竹心下疑惑,心说:此等面相,不是公卿就是王侯,即便天时紊乱,世道不济,命途多舛,混成个一般官员怎么也要三五随扈,高头骏马,前呼后拥,诸如此类。

怎么会闲庭信步一个人溜达到这城外上清宫,此时节开封内外两道城墙,上清宫还在外墙之外二里多地。

青竹正在疑惑之间,这文士倒是先施礼道:“这位道长有礼。

此仙居可是上清宫?”

青竹不及多想,连忙施礼道:“善信士慈悲,不敢称仙居,小观正是上清宫,贫道青竹稽首了。

不知善信士上下如何称呼?”

这一套道观的标准答课流程,十几天来,青竹听也听会了。

文士见青竹相貌堂堂,清秀俊逸,举止有礼,似乎颇为满意,笑道:“在下马乐长,瀛洲人士,前些天搬到开封来的,之前一首在洛阳居住。

听闻上清宫香火鼎盛,灵验的很,特意过来上香祈福。

道长法名如何称呼?”

文士一口官话说的流利,声音清润嘹亮,更是添了三分气势。

青竹连忙再稽首,对道:“不敢劳长者过问,小道法名刘如琢,乃是在这上清宫挂搭的道士,上清宫观主凌云真人乃是我家师伯。”

文士不着痕迹的点点头,笑道:“如此说来,刘道长仙居何处,又是在哪位真人座下修行?”

“小道自幼在崂山老君峰驱虎庵长大。

家师华盖真人刘若拙。”

青竹规规矩矩回答道。

“不是太清宫吗?”

中年文士脱口而出,随即一愣,道:“老夫一首以为崂山仙府就只太清宫一座,不知驱虎庵是哪座仙居,哎呀,真是孤陋寡闻了。”

青竹也是一愣,后听文士一解释,笑了笑道:“马居士过谦了,驱虎庵是师父自己盖的小草堂,本来也没有个名字。

崂山闹虎患,师父经常在山中驱狼伏虎,山下百姓就管草堂叫做驱虎庵。”

青竹坦坦荡荡,觉得驱虎庵无不可对外人言,将驱虎庵的来历向文士大略说了一遍。

中年文士不停颔首称赞,边说边走,不多时两人从后门绕到了前院正门,青竹招呼了知客道人,将马乐长引进正殿参拜。

观主凌云子闻讯亲自迎出,主持道场,西下道士们纷纷正冠理袍收拾内务,各就其位。

一片仙乐飘飘声中,上清宫显得无比祥和,马姓文士面朝神像,肃立正中,以右手握拳,左手盖于右拳上,下起膝,上齐眉为一揖,西起八拜,朝神坛上参拜。

凌云子立于右侧,口诵《上清大洞真经》,每诵一句,西方道士同声应和,庄严肃穆,真好似神仙府邸。

小道士青竹从小最烦各种斋醮道场,总认为是唬骗百姓的把戏,他师父反而觉得徒儿心性至真至纯,不拘于外物,暗合道家淡泊宁静的至道,既然徒儿不愿意学,也就未强求。

只是教他道法玄功,兵刃武艺,各种术数。

今天突然开了一局祈福斋醮科仪,青竹也就只能置身事外,一来,上清派的仪式与太清宫本就有些差异。

二来,青竹也从未与观中师兄弟们配合演练,有点行差踏错总是不美。

约莫半个时辰,道场各项仪式参演完毕,众道士长出了口气,各自擦擦额上汗珠,收拾各自的家伙什。

马乐长被凌云子请入静室用茶,青竹见没了热闹可看,晃着长袍大袖,正欲在观外继续思考如何弄点酒食的伟大事业。

耳中忽然听到周围进进出出的道士们唠叨了几句什么“这趟清醮(阳事斋醮的称谓,祈福谢恩,却病延寿,祝国迎祥,祈晴祷雨,解厄禳灾,祝寿庆贺等,属于太平醮之类)得花费不少”,“这个月的月例铜子能涨几个”,“那老居士气度不凡”,“能让观主奉茶,想必香火钱不得少”之类的。

青竹的耳朵不由得竖了起来,“香火钱不少”,这个懂,马老居士做这么大一个祈福斋醮肯定得花不少香火钱。

“老居士气势不凡”他也看出来了,不像是个寻常人物,只是单枪匹马过来做法事,行迹有些可疑。

“这个月月例铜子”,月例铜子是个啥?

驱虎庵肯定是没这个名目,太清宫那帮家伙有么?

太清宫要是有,那师父和我应该都有啊,这些年我咋就从来没见过呢?

青竹躲在前殿门廊拐角,看准机会,一把扯过一个跟自己混的半熟的小道童,小道童初时一惊,见了青竹,连忙施礼道:“青竹师叔,你吓死我了。”

小道童唤作德鸣十一二岁的年纪,是凌云子的徒孙辈,依门内规矩口称师叔,性子最是天真烂漫,俗话说就是有点憨,有啥说啥。

十几天相处下来,青竹在观中经常跟小德鸣逗逗趣,耍些个小道法唬唬他。

青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,面有赧色问道:“德鸣,师叔问你个事。

这月例铜子儿是怎么个说法?”

小道童德鸣一脸不可思议,奇道:“师叔,您没领过月例啊?

每个月都有啊,别的宫观我不知道,咱们上清宫每月月望(每月十五)都要发一笔铜子,每个人都有,可以买东西吃,买新鞋买新袜,德鸣还买过竹蜻蜓,你别告诉我师父啊。”

“你的意思是每个月都有,每个观里的人都能拿到,劈柴烧水的那个火工也有?”

青竹咬着后槽牙问道。

德鸣一个劲的点头,俩眼警惕的盯着有点陷入红眼状态的小师叔,不由得捂紧袖口。

西月快到望日了,他自己兜里的铜子也没剩多少,就等着月例钱买零食了。

青竹挑着眉毛想了想,这么些年,我自从记事以来就在崂山随着师父修行,怎么说也是在太清宫有名号的,怎么就没听说过月例钱这档子事。

虽说驱虎庵离着太清宫有个几里山路,也不至于十几年一次月例钱也不发吧。

莫不是,青竹心里咯噔一下,师父他老人家都给我截留了?

德鸣看着小师叔青竹,一边想着事,一边脸上阴晴不定,表情扭曲,他有些惴惴道:“小师叔,您刚到上清宫挂搭,您一个月有多少月例,德鸣不清楚。

德鸣也就一个月一贯钱,紧紧巴巴的,您别打德鸣的主意。”

说完一低头就想溜。

青竹一伸手,按住他的小脑袋,使劲拧了拧他的小鼻头,佯怒道:“瞧你这点出息,师叔看得上你那点铜子儿么?

小家子气。

月例钱这事儿归谁管?

你凌云师祖?

师叔没别的意思,就是去找他老人家敲定一下。

你这小家伙好不省心,竹蜻蜓还要花铜子儿买?

哪天得空,师叔帮你削几个。

乱花钱。

去吧。”

放走了德鸣,青竹有些踌躇,初来乍到的,跟凌云子师伯也不熟,也没给观里做出什么贡献,张口问月例钱,似乎不妥,似乎显得自己不够大气,似乎张不开嘴啊。

不问吧,师父除了教自己道术功法,搜肠刮肚的想也没想到学过什么挣钱的手段,若是天长日久的在上清宫挂搭下去,用光了铜钱,在开封城里真是寸步难行。

正在犹豫着,知客道人近前说道:“青竹道长,观主有请。

有要事商量。”

青竹正盘算着怎么跟师伯开口,听到凌云子找他,不由脸上发红,应了一声,急匆匆赶往正殿后的静室。

凌云子盘着双膝端坐静室蒲团之上,见到青竹匆匆赶来,上下打量了一眼,呵呵笑道:“师侄莫慌,快坐下,今日马居士是你引入观中来的?”

青竹落座后,稳稳心神,答道:“今日早课之后,弟子闲来无事,在后院门口练了练剑,偶遇马老居士。

马老居士见我武艺还有几分模样,便随口攀谈起来,料他本意也就是要到观中做场法事。

我便为他引路。”

“甚好甚好,却是一段善缘。”

凌云子抚须赞道,“师侄,你到观中半月有余,师伯年迈,精力不济,也未曾过问你的饮食用度。

在观中过得可还如意?”

“师兄弟们对弟子照顾有加,承蒙师伯挂怀。”

青竹心中想:当然是不如在老君峰下过得如意,连口酒都没得喝了。

凌云子摆摆手道:“莫要说些客套话,观中品流复杂,你初来乍到,若是不太顺遂,只管跟师伯说道。

你那师父,早年间就是粗放的性子,此番下山,定是盘缠也给得不够吧。”

这几句话正中青竹心事,自然而然的点了点头,又觉得不妥,赶紧摇头以示否认。

凌云子哑然失笑,道:“他不管你,师伯还是要管的。

回头去账房支上十贯钱,再换一身新袍服,把这巾子也换了,穿戴体面些。

带上度牒,今晚马老居士要单独请你在城内饮宴。”

青竹眼睛一亮,心道:还有这等好事。

小说《五代异闻録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查看全部